西南大学发现桑树活性物质桑根酮C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3-08-03 16:56:02

近日,MedComm杂志发表了来自西南大学医学研究院崔红娟教授团队题为“Sanggenon C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s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the MIB1/DAPK1 Axis in Glioblastoma”的最新成果

恶性胶质瘤是人类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肿瘤。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是IV级胶质瘤,虽然较为罕见但其恶性程度却很高。GBM预后极差尽管在神经成像、神经外科技术、放疗和化疗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GBM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仍为15-18个月其中主要原因可能是缺乏有效的疗法,并且对于药物的开发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为进一步寻找有用的靶向治疗药物,探索新靶点和更好地定义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制对于延长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是迫切需要的。

桑根酮CSanggenon CSC)是桑白皮的天然类黄酮提取物,具有多种有价值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癌活性。然而,其在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中的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证实了SC在体内外均表现出较强的GBM抑制作用,且没有明显的器官毒性。




SC通过阻滞细胞周期G0/G1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诱导GBM细胞凋亡。


在机制上,研究人员发现SC通过减少Death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1)的泛素化降解来增加DAPK1的蛋白表达,DAPK1是细胞死亡和增殖的关键调控因子。定量蛋白质组学和蛋白印迹分析显示,SC通过降低E3泛素连接酶Mindbomb 1MIB1)的表达,从而增强了DAPK1蛋白的稳定性。



更重要的是,SCGB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分别被下调DAPK1或过表达MIB1部分逆转。这些结果表明,SC可能通过降低MIB1介导的DAPK1降解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SCGBM中使用的抗癌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有协同作用,从而提高了GBMTMZ的化疗敏感性。总的来说,研究数据表明SC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GBM治疗抗癌药物。



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桑树活性物质桑根酮C对于GBM的潜在治疗作用,也丰富了DAPK1MIB1的互作关系,为GBM的辅助治疗及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西南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常洪博与西南大学副教授侯建兵为共同第一作者,崔红娟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和重庆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MedComm》杂志是2020Wiley出版发行的多学科生物医学OA期刊。2021年分别被ESCIPubMed Central数据库正是收录。《MedComm2022年影响因子为9.9;学科排名: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Q1区(19/189);JCI引文指标为1.60